新闻

“传·说”筝箫琴琶赏析音乐会——闪耀清华的别致传承

导语:
  2014年10月30日,“仲尼儒之道——“传·说”筝箫琴琶赏析音乐会”在清华大学蒙民伟音乐厅举行。音乐会由古筝演奏家邱霁老师、箫演奏家陈悦老师、古琴演奏家黄梅老师与琵琶演奏家葛咏老师共同呈现,音乐会不仅为观众展现了传统民乐的魅力,还加入了许多即兴演奏,使得整场音乐会颇为惊艳!本篇文章由中国古筝网记者王晓倩从前方发回,一起来欣赏这场精彩别致的筝箫琴琶音乐会吧!
 

\

音乐会现场(从左至右:琵琶演奏家葛咏、箫演奏家陈悦、古琴/阮演奏家黄梅、古筝演奏家邱霁)


  十月,北京竟有了冬的寒意。夜色聚拢的清华园,倒显得别有一番温润。许是这里有着大陆最优秀的学子,汇聚的才气驱散了寒意。

  清华园东头,蒙民伟音乐厅内,筝箫琴琶,相映争辉。音乐会定名“传·说”,正如邱霁老师所言,既有对传统民乐传承之意,也是诉说她们心中那份婉转的心思。

 

\

古筝演奏家邱霁演奏其原创作品《一滴露水》



  这场“传·说”,从一开始,就显出了别致的一面。黄梅老师盘膝而坐,闭目凝神。邱霁老师立于旁侧,即兴弹奏。清筝素服,蒙古曲调疑从天上来之。黄梅和而歌,或婉转低吟,或高亢咏叹,魏晋狂生犹不如也。这个节目,取名《远方》。

  对一场音乐会而言,以这样的形式开始岂非恰如其分?语言的尽头是音乐,再好的主持语,也难以描述演奏者所要表达的想法。别出心裁的开场,听众当即落入音乐会的意境场域。

  邱霁与黄梅导赏古琴曲《乌夜啼》。作为传统文人雅好,古琴给人以高雅之感,于大众似有疏离。白居易有言,“丝桐合为琴,中有太古声。古声淡无味,不称今人情。……不辞为君弹,纵弹人不听。”但《乌夜啼》却是例外,演奏手法、音色颇具平民化,节奏明快,间有戏曲似紧打慢唱。

 

\

古筝演奏家邱霁老师正在为古琴演奏家黄梅老师的表演做介绍


  黄梅的弹奏,素以兼具东方文化之情怀与西方音乐之精准著称,借由《乌夜啼》,其为听众呈现了高水准的古琴演奏。

  演奏前后的导言,也是这场音乐会独特的地方。听众多为民乐爱好者,或只是普通的欣赏者,对乐曲理解有限,常无法知晓演奏者与乐曲的表达意图。这也是传统音乐会形式上的不足,妨碍了音乐更好地走向大众。而表演者的导赏,可以用精准的语言,向听众传达乐曲赏析要点和演奏者所要表达的主旨。

 

\

琵琶演奏家葛咏

 

\

箫演奏家陈悦



  随后,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夕阳箫鼓》和《酒狂》,但又不太一样。曲子本是琵琶与古琴独奏曲,葛咏、陈悦、邱霁、黄梅四位老师却将之合奏出另一番味道。《夕阳箫鼓》,泛着江南水乡的情调,眼前似延展开一条青石板路,婀娜的姑娘,留下一抹清奇的背影。倏然,曲调骤转,一阵富有张力的扫弦,使观众松懈的身体为之一振;指尖拉扯的似乎不是那根细细的琴弦,而是浮世中,内心的那份笃定。


  “如果要用最恰当的语言来表述音乐,我认为那就是诗歌。”邱霁老师如是说。即兴演奏《一滴露水》,创作灵感源自有曹操的《短歌行》,求贤歌化作一滴滴露水,不同时期,不同的感怀。人生难得遇知己,千古知音最难寻。

 

\

音乐会结束之后,四位演奏家接受了中国古筝网的专访

 

  四位老师将传统与现代结合的创作及演奏,却丝毫听不出一丝拼贴的痕迹。音乐语言的传承,若仅是博物馆式的陈列,会使试图接近的人们产生疏离感。四位老师尝试用自己理解的音乐语言,更好地向公众诉说出心中的声音,许是这场音乐会的初衷。

  用心至此,令人称道。在与我们分享音乐的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四位老师对音乐的热诚和不懈求索。更感谢四位老师借由对传统音乐的传承,让我们舔舐“露水”犹如吸吮甘泉。我们也真诚的希望,能有更多的人通过欣赏民乐,喜欢民乐,进而感受到传统音乐的魅力,领悟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新闻来源:中国古筝网)

评论0条评论

    筝闻速递+关注

    中国古筝网新闻编辑

    TA发表的文章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