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沉痛悼念!著名作曲家徐晓琳教授逝世


讣 告


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音乐学院原音乐教育系教授,退休干部徐晓琳同志因病于2024年8月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0岁。


遵照徐晓琳同志本人遗愿及家属意愿,丧事一切从简。


特此讣告。


中国音乐学院党委离退休工作部


2024年8月3日


徐晓林出生在重庆,并有多年在四川生活、学习和工作的经历。除自幼受父亲的熏陶影响外,她还很善于观察生活、感受生活 、从生活中学习。其爱人为已故著名古筝教育家、演奏家、我国第一位古筝专业硕士邱大成先生。


徐晓林、邱大成 1968年摄于四川音乐学院


早年在四川音乐学院工作期间,她便自觉地深入民间,深入群众,多次进行采风学习活动,接触了大量民歌、曲艺、戏曲等四川民间艺术,这使她的音乐作品也打上了巴蜀文化深深的烙印。


但综观其创作,她的作品并不局限于四川风格,而是将对民族文化的热爱,扩展到历史悠久、地域广阔的中国传统文化当中。因而,她的创作对于不同风格的民间音乐以及传统文化中的多种元素,也总是能够信手拈来,为己所用。


徐晓林、邱大成 1985年摄于九龙壁前


徐晓林教授作品数量众多、题材丰富,同时又个性鲜明、风格迥异。作为当代一位对于古筝具有突出贡献的作曲家,她长期努力探索中国民族音乐与西方现代作曲技法相结合的古筝音乐创作道路,并率先在作品中引入了人工音阶定弦的方式,尝试多种新的演奏技巧,极大地拓展了古筝的艺术表现力。



她的代表作——古筝独奏曲《黔中赋》被誉为现代的“高山流水”。其在国内外有影响的作品还包括独奏曲《建昌月》(1981)、《山魅》(1986)、《倚秋》(1987)、《情景三章》(1989)、《抒情幻想曲》(1991)、《剑令》(1994)、《谐》(1994)、《蜀籁》(1997)、《菩萨蛮》(2001)、群筝与人声《忆故人》(2002)、弹拨乐五重奏《木兰从军》(1988)、民族器乐三重奏《春归原野》(1987)、古筝三重奏《伊玛雅玑松》(2000)等。



徐晓琳(林)


徐晓林,女,重庆人,1966年毕业于四川音乐学院作曲系本科作曲专业。1983年至1993年任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教师;1993年至2004任中国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副系主任、系主任,任作曲技术理论教授。曾任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委员会理事、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常务理事、北京音乐家协会会员。


在课程方面曾教授“作曲”、“曲式与作品分析”、“旋律写作基础”、“民族器乐重奏训练”、“音乐欣赏教育导论”、“聆听与创造”等。由于教学工作的努力,曾获“北京市优秀教师奖”、文化部“区永熙优秀音乐教育奖”、2001获“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荣誉。


除教学外,还致力于民族音乐的研究,并创作了大量民族器乐曲,其中独奏曲《黔中赋》在北京市庆祝建国四十周年文艺作品评奖中,获音乐创作二等奖(一等奖空缺)、文化部优秀创作奖;三重奏《春归原野》在第六届全国音乐创作比赛获奖;2000年古筝协奏曲《红河韵》在越南弹拨乐国际艺术节获奖。


国内外有影响的作品有重奏曲《木兰从军》《文姬归汉》《黛玉葬花》《春归原野》;独奏曲《黔中赋》《山魅》《剑令》《建昌月》《情景三章》《倚秋》《谐》《抒情幻想曲》;协奏曲《蜀籁》《无言韵一读李白词“菩萨蛮”》;群筝与人声《忆故人》等。


出版古筝独奏曲集《蜀籁》(2001年,与邱大成合作,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筝曲集》(1994年,香港文响乐社);民族器乐重奏曲集《春归原野》(2004年,与邱大成合著,上海音乐出版社 );个人作品DVD、CD盘若干。并撰写出版了《美妙的曲式》(2000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旋律写作基础》(1999年,中国铁道出版社出版)两部专著,以及发表有《“聆听与创造”课程设计与实践》(2006年,《中国音乐》,第4期)、《筝曲“剑令”的创作思维及音乐语言》(1999年,《中国音乐》,第2期)、《民族传统乐曲旋律装饰及音乐思维》(1990年,《中国音乐》,第1期)等多篇论文。


在国际文化交流方面,曾赴日本“四国大学”讲学;2006年应邀赴美国为“东方艺术中心”古筝团创作、排练;还多次赴新加坡、香港进行讲学、担任校外考试官等。


评论0条评论

    筝闻速递+关注

    中国古筝网新闻编辑

    TA发表的文章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