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浙江音乐学院弹拨乐艺术周 | 吉炜主讲《筝韵从何来》精彩回顾

名家工作坊是本次弹拨乐艺术周中的一大亮点品牌,通过跨界融合和个性化指导等方式,实践性、创新性、多元性地展示中国传统音乐的深厚底蕴,提升了同学们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同时,这也是一次新时代民族器乐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的有益探索。



本期报道的是名家工作坊之古筝名家大讲堂,邀请到当代中国杰出古筝演奏家、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博导、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副主任、吉炜教授主讲,讲座的主题为《筝韵从何来》。


在讲座中,吉炜教授就古筝艺术的发展脉络及其文化内涵进行了深入探讨。首先谈到,近二三十年间古筝的艺术性与技术性取得了显著进步,这种进步不仅仅体现在演奏技巧和音乐表现上,更在于古筝艺术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强调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代表,古筝应当承载并传承深厚的文化底蕴。吉炜教授指出,我们需要通过深入挖掘和整理古筝相关的文献、音乐作品,以及研究其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来展现古筝独特的历史与文化价值,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这一古老而美丽的艺术形式。



吉炜教授还谈到了古筝在当代社会中的发展。为更好的传递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除去的技巧表达外,着重之处便是“筝韵”,需要通过意韵、音韵、气韵、神韵来恰到好处的表达中国传统音乐的精髓。



吉炜教授分别对中央音乐学院本科生杨千烨演奏的《如是》片段和浙音附中初二学生沈骁迪演奏的《苍歌引》片段进行了深入的教学和解析。



在《如是》作品中,吉炜教授强调了通过强弱虚实的细腻变化,使旋律线条具有可视性。吉炜教授指出,三次主题的呈现是乐曲叙述性的体现,充分呈现了中国传统音乐的中和之美,并引导学生对慢板线性旋律进行深入研究,对触弦的干净程度也提出了高的要求。在《苍歌引》演奏中,吉炜教授特别强调了散板部分的处理技巧,指出情感需要层层累积,掌握好气息的连贯,才能支撑起乐曲的骨架,通过真情实感地表露,做出恰如其分的音乐表达。



本场讲座无虚席,吉炜教授引导我们不断思考筝韵源从何来,如何在演奏中精准捕捉并完美呈现,使之与音乐融为一体,达到浑然天成的艺术效果,引发在场听众深刻思考和热烈讨论。讲座风格深入浅出,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深度,使学生们受益匪浅,备受启发。


评论4条评论

    筝闻速递+关注

    中国古筝网新闻编辑

    TA发表的文章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