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综合】| “漫漫筝途被热爱重新点亮”——访河南信阳国筝传承大使罗茗月

河南信阳潢川县国筝传承大使——罗茗月


改学古筝的督课“小家长”


随着铃声的响起,妹妹今天的古筝课结束了。站在培训机构外的人堆里,罗茗月是人群中最不起眼的孩子。不知道的人以为她是准备来学习乐器课的小朋友,但却没想到她是来督促学习的“小家长”。


肩上的书包带像麻花一样拧着,嘴里还在念念有词地唱着谱。老师看见站在走廊上的罗茗月,拍了拍她妹妹的肩膀,示意可以带她回家了。妹妹这才一脸茫然地回过神来,跟老师说了声“再见”,笑嘻嘻地便向罗茗月冲去。姐妹二人短暂地拥抱了一下,手牵手走在回家的路上。


“姐姐,学钢琴好玩还是学古筝好玩?”回家的路上,妹妹停下脚步询问道。


10岁的罗茗月


学古筝前,罗茗月也学过一段时间的钢琴,每天坐在琴凳上吊腕的景象依旧历历在目。因为总是接学古筝的妹妹放学,她转身放弃钢琴选择了古筝,用她自己的话说“古筝的声音太美了”。对于她改学古筝的事,母亲倒没有特别遗憾,毕竟2000年左右的河南小县城,学乐器的孩子本来也不多。


音乐对于她这个年龄的人来说,就像是夜深人静躺在床上时随身听里的孙燕姿、周杰伦、萧亚轩。只有在那个时候,世界变成了一块舒坦、干净的棉花云朵,再没有没做完的习题作业和恼人的邋遢男生。


在武汉的三年学琴之路


提起让罗茗月学古筝的初衷,她现在已经记不太清了。


也许是古筝课的老师夸她“特别有节奏感”;也许是从小就喜欢聆听各种风格的乐曲,“对音乐很有感知力”;也许是正巧那年这家培训机构的古筝班,99块钱4节体验课;反正最后罗茗月确实对于古筝这个乐器,表现得比其他孩子都要感兴趣。


接触古筝的时间久了,罗茗月才发现身上的某些“天赋”并不值一提。即使有学习钢琴的基础,但她每次遇到新曲谱仍要磨上好久,并且会在同样的地方反复出错。不知道有多少次,小罗都在心里暗暗后悔:早知道这样,还不如当初不学琴,当个快乐的“傻子”多好。


学琴之余用散心调整心情


乐器演奏讲究规范性,衡量曲子的好坏,有着非常复杂的标准。一首听上去悦耳动听的曲子也许只有两分钟,但背后却需要纠错上百遍,重复练习几十个小时。


16岁时,为了能够考上心仪的音乐院校,实现自己的梦想。刚读高一的罗茗月,每周五的晚上会从河南信阳的潢川县,独自乘坐4个小时的晚间大巴前往武汉找老师学习古筝,如果算上往返及等待乘车的过程,每趟出门的学习,她在路上需要耗费掉近12个小时。


高中时期参加比赛的罗茗月


没有什么能让她停下学琴的脚步,从原来的每月两次延伸到四次,直到后期常驻武汉,还未成年的她,整整坚持了三年。每次练琴练哭了,她就抹完眼泪,坐上琴凳继续弹。


人生转折中该何处何从


原本把学琴当作业余爱好的罗茗月,在武汉王凤仙老师的引领下,逐渐转向了对古筝的热爱。王凤仙老师为人谦和、性情温婉,当时正在武汉音乐学院就读古筝专业。在教学过程中,不但将自己的古筝书籍供小罗阅读,还手把手教她如何更正不好的习惯和错误手势。


“业余向专业转变首先要‘改习惯纠错误’”,王凤仙老师带着小罗,一遍、两遍、三遍地做。一个技法不对,不厌其烦地纠正七、八遍。后期王老师怀孕,为了不影响教学,上课时她一只手撑着腰一只手比划,往往一站就是一上午,有时连水都顾不得喝上一口。


罗茗月跟随王凤仙老师学习


上帝很有意思,猫喜欢吃鱼,猫却不能下水,鱼喜欢吃蚯蚓,鱼却不能上岸。人生,就是一边拥有,一边失去;一边选择,一边放弃。2012年初,是罗茗月的人生转折点。准备艺考的她,却没有考上心仪的音乐学院。


在考前的一个月,她疯狂地加练,临近考试时她的右手指却因为腱鞘炎无法动弹。也许是启蒙基础掌握不牢,导致后天在进行转换练习的过程中,还是没有掌握好科学的练琴方法。不能弹奏,将直接影响到她的艺考之路,也意味着音乐院校她去不了。


现实摆在面前,她不知道是不是上帝故意关上了这扇门,却也没有给她留下一扇窗。


放不下又拿不起的古筝梦


如果以后手不能弹琴怎么办?还得找个未来谋生的出路。“没想到我这么个随遇而安的人,竟把这辈子的‘未雨绸缪’都用在自己的身上了。”最后,罗茗月只能无奈选择一所综合类大学,选了一个八竿子都和艺术没关系的专业。


在新校园的繁忙的课业中,她都快淡忘了曾经的学琴记忆。自从2012年艺考后,她几乎再也没有摸过古筝。或许是不可磨灭的记忆,又或是内心对于琴弦的悸动,这份古筝的爱,她始终埋藏在内心最深处。



到了寒暑假,但小罗也不出去玩,只是一个人窝在家里看看电视节目。每每看到精彩的古筝演奏时,她总会记下重播的时间,反复观看。看着电视上优秀的名家老师们的表演,她的古筝梦想好像又被重新点燃。


闲暇之余,她在浏览中国古筝网时看到了宋心馨老师的课程。老师耐心细致的讲解,对于古筝知识的普及传播,罗茗月打心底里敬佩,在她看来“古筝教育不就是一代古筝人对另一代喜爱古筝艺术,想要继承古筝技艺的人的传承吗”?


回想自己学琴时,那些优秀的古筝老师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对音乐的爱,对学生的爱,以及对筝乐传承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谈及印象深刻的事,罗茗月表示,跟武音的户献文老师上课,最紧张,因为户老师一板一眼极为认真,卡节奏点就好像“掐着秒表”,丝毫不能有思想走神。而陈韵宇老师的课上没有一个标点符号是多余的,哪怕是开玩笑都是在跟学生阐述音乐知识。年轻的魏珊老师会在小罗找不到演奏感觉时,课后主动带她四处走走,体验当地的民风和生活。


罗茗月与魏珊老师合影


从银行到琴行的新选择


大学毕业后,罗茗月入职了本地的一家银行,从事金融工作。随着时间的推移,她越来越割舍不掉对于古筝的热爱。骨子里还是孩子的她,也许心态中也产生了不按规范行事的萌芽。


人生就像是弹古筝,从懵懵懂懂、肆意行事,到懂得区分最细微的感情差异,原来演奏不只是机械性地练习那么简单,需要表达出不同筝派奏法的鲜明不同,融入各种感情与表情,记住每一次呼吸分句,能咬牙挺下来的,才会有所收获。


吴青老师伏案整理教材


罗茗月曾跟随吴青老师学习,每到秋冬换季,吴老师都会提醒学生们多穿衣服,学做简单的饭菜,照顾好自己,同时还贴心地为学生们准备上课服。吴老师风趣幽默,也心直口快,她严谨认真,更心存仁爱,吴老师常说“活到老,学到老”。对于自己不擅长的“手机”领域,她时常会找年轻人请教。


吴青老师对其进行辅导(摄于2011年)


“教古筝我是你老师,搞手机,你们年轻人是我的老师”。凭借小罗耐心和细致的讲解,吴老师也认为她适合成为老师。“吴老师,做古筝老师是什么样的?教学是不是很难啊?”


小罗在问吴老师问题时,她其实已经有了想法,她想去做古筝老师,像吴老师一样传承国乐,传承老师对学生们的爱护,传承对古筝艺术的追求。“我只想尽一份绵薄之力,甘做小小蝼蚁,带着爱和希望,去感染更多人去学习古筝”。


罗茗月与吴青老师合影


每份工作都有它艰辛的一面,如果站在局外,我们往往不能亲身体会它的难处,只能看到它表面上的光鲜亮丽。非古筝专业毕业的学生,想当一名古筝教师有多难?从起跑线开始,就和别人差了一截,弥补这一截,要付出的努力和汗水,何止百倍、千倍。


用初心做好国筝传承


2019年时,罗茗月在琴行兼职,一边跑课的同时,一边还为自己的教学“充电”。在中国古筝网上,她是一次就能购买5年会员的人,“不给自己一点压力怎么行”。平时没有课的时候,她就“刷”中国古筝网上的名师课包,重复看、反复看,学习经验和知识。


因为未能考入音乐院校,罗茗月也有过一段抑郁期。但在琴行兼职的时间里,她在学古筝的孩子们身上找到了快乐,找回了曾经的初心。慢慢地,随着她教学水平的提高,她也从兼职变成了全职,附近的家长也认可罗老师的教学方式,争相为她介绍其他孩子前来学习。


罗茗月老师与小学员们


如今,在河南信阳潢川的这座小县城,越来越多的父母开始重视起孩子的国乐教育。罗茗月老师也自觉地承担起国筝传承大使的责任。她爱自己的学生,也希望通过国筝传承,将爱传递,将师生情传递。


目前,罗老师有20多位学生,让她最为自豪的是其中一名叫宋筱语的5岁萌娃,这是她上届国筝传承大使宣传时收到的学生,仅仅一个学年的学习,如今也晋级了“我们的声音上太空”古筝专项比赛的总展演。


罗茗月老师和她的成人学员


已经拿到了古筝教师资格证的罗茗月,2021年时还参加了中央音乐学院研究班,进修古筝专业,直到现在她还在继续“充电”学习。在学生眼里她是古筝老师,更像是一位大家长。在教课之余,她会对孩子们的言行进行德育。“德育与国乐也是有联系的,我们中国人倡导仁、义、礼、智、信,我教她们国乐,也希望将国学的精神进行传递”。


一个不是古筝专业的古筝老师,却对古筝爱得深沉。


“把爱好变成饭碗,你就没有害怕失败吗?”小罗望着窗外的草坪,平静地回答,似乎是在对还在上课的孩子们说,又似乎是在对自己说,“能把琴弹好的孩子,不会被任何事情打败。”


评论0条评论

    筝闻速递+关注

    中国古筝网新闻编辑

    TA发表的文章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