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孙文妍教授:观“王怡萱音乐会”有感

  素有“古筝之乡”美誉的扬州,于2012年5月8日晚,在扬州大学大学生活动中心礼堂内,举行了本校艺术学院音乐系古筝专业学生王怡萱的古筝独奏音乐会。


  王怡萱,1990年出生于扬州,从小随扬州大学王小平副教授研习古筝艺术至今。她曾多次在国际、国内古筝大赛或古筝音乐节上荣获金奖。这次在老师的鼓励和具体帮助下和百家筝鸣古筝艺术中心的支持下,通过半年的精心准备,成功举行了以“依轩绣梦”为主题的古筝专场音乐会。


  王怡萱在整场音乐会中独立完成了四首筝曲,还与大鼓和古筝合作了二首,并与她的学生们齐奏了一首。七首筝曲的曲名分别为《汉江韵》、《四合如意》、《溟山》、《袖梦》、《铁马吟》、《夜深沉》、《双叠翠》。其中《汉江韵》、《溟山》、《铁马吟》、《夜深沉》四首曲目的演绎颇有亮点。


  在《汉江韵》一曲中,快板的演奏十分质朴豪放,慢板则以委婉柔情的处理方式使人回味无穷。她通过两个侧面刻画了河南民间音乐中兼容阳刚与缠绵的两重音乐性格。


  在《溟山》一曲中,比较贴切地展示了坐落在湘西境内的大山的四季变化。
在《夜深沉》一曲中,她时而通过上、下滑音的左手技巧,将京剧旋律中千娇百媚的音乐性格作了展示,她又通过右手快速娴熟的炫技将京剧旋律中铿锵有力及干练果断的音乐性格作了充分表达。


  在《铁马吟》一曲中,她较准确地把握了乐曲的音乐主旨,运用古筝的婉转音韵、深沉内涵表现了寺庙内外一片祥和、宁静的氛围。


  王怡萱在这场古筝音乐会中的表演十分亮丽和有时代感,因此,深受观众喜爱,每曲完毕演奏厅中都会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充满了对扬州古筝的未来之星——王怡萱的期待和鼓励。


  为增添音乐会的色彩,在这场古筝音乐会中,还加入了有七十余年历史的上海国乐研究会的一些老人的江南丝竹乐的演奏。

 

  上海国乐研究会是于1941年由著名民族器乐演奏家孙裕德先生创立的以演奏江南丝竹乐、弦索十三套曲目和其他民间音乐为主的在上海丝竹界颇负盛名的一个业余国乐团体。在这次音乐会上,他们共演绎了《中花六板》和《行街》两首曲目。他们自然质朴和中正平和的演奏风格使观众耳目一新。很多人赞叹道:中国的民间音乐太美了!


  将江南丝竹音乐介入王怡萱同学的古筝专场音乐会的举措纯属偶然,但却构造出了多种元素在这场音乐会上碰撞的奇效。如,在这场音乐会上出现古筝和丝竹乐两种乐种的互补,曲目内容有现代和传统的,演奏者有高等院校的音乐专业学生和业余丝竹乐的爱好者,年龄有小至十余岁的儿童,上至86岁高龄的老人。这多种元素的结合,一方面使音乐会呈现了绚丽的色彩,同时在各种元素的比较下,人们发现了一个问题:音乐会上王怡萱和江南丝竹乐的老人们都在演绎中国音乐和中国的音乐旋律,但王怡萱的表达方式观众们耳熟能详,因为目前中国人对中国音乐旋律的表达方式基本按王怡萱的格式来处理的,大家已习以为常了。而在江南丝竹老人将二首乐曲演毕后,却引起骚动和议论纷纷。其中的话语有:“太美了!好久没听到这样的音乐了!”“太精彩了!配合得如此自然默契” ……这种反响使我回忆起之前我们曾与高等音乐学府学生共奏江南丝竹乐时,虽然同奏一种乐器、一种乐种、一样的旋律,但在音色、音韵、强弱拍的处理上也会有不同之处存在,学生们的演绎似乎比较接近新民乐的演奏效果。


  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何在呢?我想可能是这个因素:自1911年来中国的大众音乐由西化了的音乐工作者们在引导,1950年后中国各高等音乐艺术类院校也都按西洋体系在办学。通过近百年的引导,中国民众的耳朵听惯了被西化了的音乐的处理方式,因此听到还被封存在民间中的音乐和音乐的演绎方式反倒陌生了,产生了久违感。但是,这样古老的东方音韵随着老人的相继离世,可能将逐渐消失。这些可能是需要音乐专家们思考的。


  这场音乐会启示了我们对中国音乐如何演绎的问题进行思考,应该是非常有意义的。(上海音乐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孙文妍)

 

  相关阅读

 

  【天下筝人】孙文妍

 

  【人物专访】国内顶尖古筝教育家——孙文妍

 

  【新闻】“依轩绣梦”王怡萱古筝独奏音乐会圆满举行

 

  【新闻】古筝名家孙文妍现场指导“依轩绣梦”音乐会排练

 

  【新闻】绕梁三日 入木三分 孙文妍2012古筝大师班

评论0条评论

    筝闻速递+关注

    中国古筝网新闻编辑

    TA发表的文章

    顶部